【科幻文学】反乌托邦三部曲
失去了自由,人就不能成为完整意义上的人。
反乌托邦
反乌托邦是一种不得人心、令人恐惧的假想社群或社会,是与理想社会相反的,一种极端恶劣的社会最终形态。20世纪以来,随着工业化及现代科技的发展带来日新月异的物质进步,以及战争和不同社会形态带来的政治惊悚和精神恐慌,人们开始对未来世界产生悲观负面的遐想,从而诞生了这一文学载体。
三部曲
《我们》
- [俄]叶甫盖尼·扎米亚京
- 《我们》以笔记的形式,描绘了二十六世纪的一个集权主义国度“众一国”的生活场景:每个人都只有号码,没有姓名,住在完全透明的玻璃房子里,身穿同样的制服,吃的是化学食品,享受配给的性生活,由一位永不更替的全权“恩主”统治。
- 《我们》开创了反乌托邦这一崭新的文学类型,虽然在后世名气并不高,阅读性、想象力和震撼感还有所欠缺,但作为扎米亚京的传世之作,是当之无愧的开山鼻祖。
“它并非一本一流的书,但无疑是本不寻常的书。”——乔治·奥威尔
来自新世界的我们,活在一九八四。
虽然比起《一九八四》和《美丽新世界》在不少地方都有所欠缺,但是仍无可否认他的开创性。第一视角、记录体、以及数学公式,是本书最大的特色。本书的文笔有些晦涩和凌乱,但是他的思想性重于文学性。
《美丽新世界》
- [英]奥尔德斯·赫胥黎
- 《美丽新世界》是一部政治寓言作品,展现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图景:通过最有效的科学和心理工程,人类从遗传和基因上就已经被先天设计为各种等级的社会成员,完全沦为驯顺的机器,个性和自由被扼杀,文学艺术濒于毁灭。
- 二十年后,赫胥黎又出版了论著《重返美丽新世界》,运用他丰富的社会学和人类学知识,分析了《美丽新世界》和现实社会的方方面面。
真正无药可救的精神病患者是那些看上去很正常的人。
众人皆醉我独醒,众人皆醒我独醉。
这本书描绘的反乌托邦世界更彻底一点,一切看起来都井然有序,这似乎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,但是我们是否能因此而获得真正的幸福是存疑的。在《重返美丽新世界》中,作者对前篇的政治寓言做了解读,更深刻的揭示了独裁或者极权的内涵,基因改造、药物控制等等,字字箴言。
《一九八四》
- [英]乔治·奥威尔
- 《一九八四》是一本反乌托邦、反极权的政治讽喻小说,描述的是对极权主义恶性发展的预言:在一个名曰“大洋国”的地方,全体人民处于完全监视之下、自由与思想是城中绝迹的珍品,屈从与无意识被训练成一种全民心态。
- 《一九八四》是反乌托邦文学的集大成之作,小说中创造的“老大哥”、“双重思想”、“新话”等词汇都已收入权威的英语词典,甚至由他的姓衍生出“奥威尔式”(Orwellian)、“奥威尔主义”(Orwellism)这样的通用词汇也常常出现。
历史不是一面镜子,而是黑板上的记号,可以随时擦去,随时填补。更为可怕的是,一旦涂改了,你找不到证据去证明这是篡改历史的行为。
所谓自由就是可以说二加二等于四的自由。
生理上的恐怖无非是肾上腺飙升,而《一九八四》所带来的则是心理上的恐惧。思想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,一个人只有拥有独立思考的权利,才是真正完整的人。极权主义太恐怖,让自己背叛自己的灵魂,活着也仿佛行尸走肉,孤独无依。这本书是反乌托邦小说中对我心灵冲击最大的一本书。